养老金缴费制度导致养老金差距大
养老保险的缴费,是按照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来计算缴费数的。说实话,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比较低,最初是市级甚至县级统筹,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全面的省级养老金统筹,更何况是到达国家级。
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是按照社平缴费基数的60%~300%确定。在相同缴费比例的情况下,最高缴费基数缴费是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数的5倍。
除了缴费基数以外,我们还存在缴费年限的差距。有的职工参保缴费年限长达40多年,有的职工只有15年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而已。如果以社平工资不变的情况为例,实际上大家的缴费数最多会相差40多倍。
养老金待遇制度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差异
如果大家缴费相差40多倍,大家的养老金待遇会相差多少呢?养老金制度,具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。我们可以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,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。
基础养老金,具有缩小养老金收入差距的功能。如果我们按照60%基数缴费一年,可以领取0.8%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;如果我们按照300%基数缴费一年,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2%的社平工资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养老金差距由缴费数的4倍,缩小到了1.5倍。
个人账户养老金,还能够保持多缴多得的特性。因为,记录个人账户的余额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%形成的。不过,如果长时间缴费,由于缴费基数跟社平工资相挂钩,过去的缴费基数增长速度非常快,高达10%~15%以上。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赶不上缴费基数增长速度的。因此,早些年缴纳的较高基数,形成的个人账户余额也在不断贬值。不过从2016年来,由国家统一公布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,2016年相应记账利率高达8.31%,近年来的记账利率也在7%~8%之间。贬值速度也在减慢。
过去的历史因素导致养老金差异大
国家1991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2014年推动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在改革以前,退休老人们的养老金待遇,往往是跟在职时的工资收入相挂钩的。一般退休后可以领取到80%到90%的在职待遇。改革以后,国家也在努力做到养老金待遇只增不减。
不过,改革以后,大家将使用同一种养老金计算公式。只要未来大家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和年限是一样的,大家未来的养老金待遇都会一样。